【元氣周報/記者施靜茹/報導,記者陳俊吉/攝影,示範/蔡淑容,講解/何明亮老師,
資料來源/經絡拳學校】

經絡拳學校副校長何明亮說,養生重在解決「氣病」而非「瘀病」,皮膚的排毒只有一種,微微排汗,而非微微排血或排瘀。

他說,打出淤血,不等於排毒,排毒應是透過身體自然管道,從內在臟腑排出,如流汗、排便、涕淚,拍打到淤青,並無法排毒,反而是在經絡上「製毒」,不通則痛。






至於常見的刮痧、拔罐或刀療,目的在解淤,但長期用外來物如罐子、刮痧板等,去刺激皮膚,可能會造成皮膚纖維化,或深層肌肉群失去彈性,反而不利排毒。


經絡拳養生學的理論是「打氣不打瘀」,重「振盪」而非拍打。何明亮說,經絡氣不通後,有可能逐漸形成各式各樣的病,其中一項叫「瘀」,只要透過適當休息,「瘀」就會透過人體的靜脈系統代謝;任何「瘀」透過振盪「肝經和肺經」可獲紓解。


拍打的療效原理是「散」,當身體有明顯熱症的時候,才要「以拍解熱」;嬰兒喝奶後,才要「以拍化噎」,這是一種緩和的作用而不是治療。拍打不能夠作為長期的養生保健方法。


打氣













養生處方:打氣最快速方法,是振盪「命門區」(背後第二、三腰椎間,約與肚臍平),命門樞氣不足,則腰桿挺不直。


注意事項:振盪前,宜確認無腰椎退化或骨刺問題。


方法:


鳳拳握法:手掌心面向自己,握拳後即為鳳拳。


1.先以掌根搓熱命門區。


2.以鳳拳振盪命門區100下,命門區會由刺痛到溫熱。振盪距離:身體壯碩者,以30到40公分距離振盪,身體纖細者以10到20公分距離振盪。


 


養氣













養生處方:基本概念是身體微熱,這種溫熱、紅潤可表現在皮膚上,提升體內熱能,稱打氣,維護體外溫熱,稱養氣,像適度慢跑、瑜伽伸展是養氣,但過度會變耗氣。


身體可快速提升體溫,在恥骨上方的小腹區,又稱「丹田區」;靠近恥骨的「小腹區」,則是養氣的發動區,一般人常因內衣或腰帶,束縛了小腹區養氣的功能。


方法:


虎拳握法:握拳後,虎口處即為虎拳。


1.以「虎拳」振盪近恥骨的小腹區100下。


2.可用跪姿打法,或用微蹲馬步打法,體質弱、平常四肢較冷者,宜以跪姿,氣才能向上;體質較燥熱者,可用微蹲馬步打。


3.打完後臉會變紅潤,額頭微汗。


 


 


活氣












養生處方:重點胸口的「膻中區」(前胸兩乳之間,第五胸肋上)。因為多數人處在壓力下,無法自然深吸氣,也不能輕鬆把氣吐盡,只有氣吸吐得輕鬆,氣才會活絡,放鬆胸口的膻中區,能讓氣的吸吐自然。但年紀大者或有心血管疾病,不宜過度振盪。


方法:


鼓拳握法:即手握虛拳,以第二、三指骨的骨節振盪。


1.以「鼓拳」輕敲膻中區的胸骨100下。振盪聲音:振盪聲音愈清脆響亮,氣就愈充盈活絡;聲音愈沉,代表氣愈悶。


 


引用:http://blog.sina.com.tw/path/article.php?pbgid=43131&entryid=612278&#mypi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如如 的頭像
    如如

    如如~第五元素

    如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