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篇
一個體面的人,一個有尊嚴的人,一個彬彬有禮的人,一個和善可親的人,到處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凡是與他們交往的人,也都會覺得親切愉快。一個人一旦擁有了這種品格,那無疑為自己增添了無窮的成功的機緣。這就是李嘉誠成功做人的奧秘。
【未學做事,先學做人】
◎利用人生的挫折
有人說,傳統文化與商業文化大相徑庭,水火不容。成為商界鉅子的李嘉誠,卻能將這兩者很好地結合成一體。在物欲橫流的商業社會,他表現出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傳統美德。
這種傳統美德是李嘉誠為人處事的基礎,並由此延展為他從商的準則。而這些都得益於他父親的早期薰陶。
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九日,李嘉誠出生於廣東省潮安縣府城(現潮州市湘橋區)面線巷一書香世家。
一九四○年初,為逃避日軍侵略戰禍,十一歲的李嘉誠隨家人輾轉遷徙香港。
「未學經商,先學做人」,這是李嘉誠經常說的一句話。李嘉誠的父親、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李雲經面對現實,攜長子李嘉誠果決地走出象牙塔。他要求李嘉誠首先「學做香港人」。
首要的交際工具是語言。香港的大眾語言是廣州話。廣州話屬粵方言,潮汕話屬閩南方言,彼此互不相通。香港的官方語言是英語,這是進入香港社會的一種重要的語言工具。
李雲經要求李嘉誠必須攻克這兩種語言。一來立足香港社會;二來可以直接從事國際交流。將來假若出人頭地,還可以身登龍門,躋身香港上流社會。
李嘉誠謹遵父旨,勤學苦練。即使後來因父親過早病故,李嘉誠輟學到茶樓、到中南鐘錶公司當學徒,每天十多個小時的辛苦工作後,他也從不間斷業餘學習廣州話和英語。
試想,如果不懂廣州話,且不說難以在商場自由交往,就是生存品質也要大打折扣,賺錢又從何談起?
英語更給李嘉誠帶來了無法估量的巨大財富。長江塑膠廠創業的過程中,李嘉誠就憑一口流利的英語與外商直接接洽,從而贏得了使長江塑膠廠起飛的訂單。而李嘉誠之所以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塑膠花大王」,其契機就源自李嘉誠從英文版的《塑膠》雜誌獲取了可貴的資訊。至於李嘉誠後來大規模的跨國經營,就更離不開英語了。
我們可以假設,李嘉誠只會說他的潮汕話,那他的商業活動就最多只局限於潮籍人士。他即使成功,也是很有限了。
一九四三年,李雲經英年早逝。他沒有給李嘉誠留下一文錢,相反,給李嘉誠留下一副家庭的重擔。但李雲經卻給李嘉誠留下了終生受益的豐厚遺產,那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李雲經臨終前,哽咽著對李嘉誠說了兩句話:「阿誠,這個家從此靠你了,你要把它維持下去啊!」、「阿誠,阿爸對不起你……」
正是因為對父親的承諾和對家庭的責任,年僅十四歲的李嘉誠謝絕了舅父繼續供他上中學的好意,毅然決然地輟學求職。他要掙錢,他要掙好多好多的錢。十四歲的他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要養活母親和弟妹。殘酷的生計,迫使李嘉誠別無選擇地走上從商之路。
李嘉誠的理想是當一個教育家,而不是商人,如果不是迫於無奈,他是不會去從商的。李嘉誠後來回憶說,就是立業之初,他的理想依然是「賺一大筆錢,然後再去從事教育」。
由此可見,李嘉誠從商實在是身不由己、逼上梁山。這也許就是時勢造英雄。別無選擇使李嘉誠義無反顧,商海搏擊之後,他終於成為香港首富、世界華人首富。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到人生遭遇的反作用力是多麼巨大,因此可以得到啟迪:我們應該正視並且利用人生的挫折,甚至應該自加壓力,以此激發出自身的巨大潛能。
此外,父親還教給李嘉誠豐富而珍貴的做人道理。比如「貧窮志不移」、「做人需有骨氣」、「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義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等等。
父親的薰陶和遺訓,李嘉誠永志不忘,並延展為從商的準則。因此,李嘉誠在香港乃至國際商界樹立起良好的大家風範,並因其恪守商業道德而贏得了高度的信譽。這千金難買的信譽又回饋了李嘉誠無數的生意和財富。
一個體面的人,一個有尊嚴的人,一個彬彬有禮的人,一個和善可親的人,到處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凡是與他們交往的人,也都會覺得親切愉快。一個人一旦擁有了這種品格,那無疑為自己增添了無窮的成功的機緣。這就是李嘉誠成功做人的奧秘。
【未學做事,先學做人】
◎利用人生的挫折
有人說,傳統文化與商業文化大相徑庭,水火不容。成為商界鉅子的李嘉誠,卻能將這兩者很好地結合成一體。在物欲橫流的商業社會,他表現出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傳統美德。
這種傳統美德是李嘉誠為人處事的基礎,並由此延展為他從商的準則。而這些都得益於他父親的早期薰陶。
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九日,李嘉誠出生於廣東省潮安縣府城(現潮州市湘橋區)面線巷一書香世家。
一九四○年初,為逃避日軍侵略戰禍,十一歲的李嘉誠隨家人輾轉遷徙香港。
「未學經商,先學做人」,這是李嘉誠經常說的一句話。李嘉誠的父親、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李雲經面對現實,攜長子李嘉誠果決地走出象牙塔。他要求李嘉誠首先「學做香港人」。
首要的交際工具是語言。香港的大眾語言是廣州話。廣州話屬粵方言,潮汕話屬閩南方言,彼此互不相通。香港的官方語言是英語,這是進入香港社會的一種重要的語言工具。
李雲經要求李嘉誠必須攻克這兩種語言。一來立足香港社會;二來可以直接從事國際交流。將來假若出人頭地,還可以身登龍門,躋身香港上流社會。
李嘉誠謹遵父旨,勤學苦練。即使後來因父親過早病故,李嘉誠輟學到茶樓、到中南鐘錶公司當學徒,每天十多個小時的辛苦工作後,他也從不間斷業餘學習廣州話和英語。
試想,如果不懂廣州話,且不說難以在商場自由交往,就是生存品質也要大打折扣,賺錢又從何談起?
英語更給李嘉誠帶來了無法估量的巨大財富。長江塑膠廠創業的過程中,李嘉誠就憑一口流利的英語與外商直接接洽,從而贏得了使長江塑膠廠起飛的訂單。而李嘉誠之所以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塑膠花大王」,其契機就源自李嘉誠從英文版的《塑膠》雜誌獲取了可貴的資訊。至於李嘉誠後來大規模的跨國經營,就更離不開英語了。
我們可以假設,李嘉誠只會說他的潮汕話,那他的商業活動就最多只局限於潮籍人士。他即使成功,也是很有限了。
一九四三年,李雲經英年早逝。他沒有給李嘉誠留下一文錢,相反,給李嘉誠留下一副家庭的重擔。但李雲經卻給李嘉誠留下了終生受益的豐厚遺產,那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李雲經臨終前,哽咽著對李嘉誠說了兩句話:「阿誠,這個家從此靠你了,你要把它維持下去啊!」、「阿誠,阿爸對不起你……」
正是因為對父親的承諾和對家庭的責任,年僅十四歲的李嘉誠謝絕了舅父繼續供他上中學的好意,毅然決然地輟學求職。他要掙錢,他要掙好多好多的錢。十四歲的他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要養活母親和弟妹。殘酷的生計,迫使李嘉誠別無選擇地走上從商之路。
李嘉誠的理想是當一個教育家,而不是商人,如果不是迫於無奈,他是不會去從商的。李嘉誠後來回憶說,就是立業之初,他的理想依然是「賺一大筆錢,然後再去從事教育」。
由此可見,李嘉誠從商實在是身不由己、逼上梁山。這也許就是時勢造英雄。別無選擇使李嘉誠義無反顧,商海搏擊之後,他終於成為香港首富、世界華人首富。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到人生遭遇的反作用力是多麼巨大,因此可以得到啟迪:我們應該正視並且利用人生的挫折,甚至應該自加壓力,以此激發出自身的巨大潛能。
此外,父親還教給李嘉誠豐富而珍貴的做人道理。比如「貧窮志不移」、「做人需有骨氣」、「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義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等等。
父親的薰陶和遺訓,李嘉誠永志不忘,並延展為從商的準則。因此,李嘉誠在香港乃至國際商界樹立起良好的大家風範,並因其恪守商業道德而贏得了高度的信譽。這千金難買的信譽又回饋了李嘉誠無數的生意和財富。
天天努力做新人
即使是最成功、最有影響的人物,也一樣有不如別人的地方;同樣即使再平常的人,也有自己的優點或長處。
不論是容貌、財富、能力、經驗,或是嗜好、家庭、朋友、師長,至少你要能找出自己比別人強的四點理由。
找到這四項長處,把它一項項寫下來,大聲念給自己聽。現在你該知道,要從什麼地方去展現你的魅力了吧!
肯定自己、欣賞自己、喜歡自己,這是自我發現、做新人的第一步。
先找到自己的優點,並學會肯定它;看出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並試著欣賞它,這樣在芸芸眾生當中,你突然間又發現了一個可愛的人,那就是你自己。
喜歡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絕大多數人容易喜歡別人、欣賞偶像、肯定大人物,和他們相比較,自己仿佛一無是處。即使是身邊最普通的朋友,有時也讓我們心生羨慕,自嘆不如。
有的人有許多的優點,卻自認是一個不漂亮、沒有魅力、不討人喜歡的人物。其間最大的障礙,就在於他從來不曾真正欣賞過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任何一個有魅力的成功人士,都懂得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喜歡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已經充滿了阻擋我們前進的重重障礙。人們要生存就必須具備披荊斬棘的勇氣,並不停地和所有惡劣的環境搏鬥。
而所有看來具有魅力的人物,莫不是在生活的重重煎熬中,不休不止地與自己鬥爭,與他人抗爭。這樣的對抗已經萬分艱難,在艱難之餘,還能夠流露出自在的魅力,不免使我們好奇,他們的力量來自何處?
答案很簡單,除了別人的認可,自己給予自己的支持最為重要。如果連自己都不支持自己,那麼還有誰會推動你走下去呢?
我們的內心都有等待開發的優點,即使那優點微不足道,但是小樹也有長成大木的一天。一點點的優點,只要能得到充分發揮,說不定正是成為偉大人物的起點。
找出你的優點,認清自己與別人不同的地方。肯定自己的個性、方向及堅持,在困境中仍然不忘欣賞自己,支持自己走下去。
◎悄悄地為他人做點好事
許多人在為他人做好事、行方便的時候,總會順便告訴對方自己對別人也很好,心裡悄悄地企盼著對方對自己有所肯定。
我們要求自己健全人格,希望自己成為某種有思想的人,所以我們加強自身修養,經常做些好事,對別人施以仁愛。這樣做可以提高自我意識,認識到自己善良的品質,並肯定自我價值。
我們為他人做好事的行為本質上是很好的,但是要記住:我們只是為了透過自己善良的行動為他人創造美好生活,而不是為了讓別人知道「我有恩於你」。實際上,你做好事的同時,你善良的本性已經使你感覺愉快──你仁愛的意義即在於此,所以千萬別圖回報。
既然要付出,就單純地付出,不要圖回報,這就是為什麼要提倡「悄悄地為他人做點好事」。別人的感激與表揚並不是你最需要的,你真正得到的有意義的回報是你無私奉獻的熱情──只要你有了這種熱情,你的生活就會更加美好、更加愜意起來。所以,下次你為別人做好事的時候,請不要聲張——你的心情坦然了,你就能體會到奉獻的樂趣。這是一種跟你的生活密切相關的處事方式,它不僅會帶給你快樂,而且做起來也是輕而易舉。
然而在日常的生活中,無論我們是有意或是無意的,我們總是想從別人那裡得到點什麼,尤其是當我們為別人做了點什麼的時候。比方說常常有這樣的情況:住在同一間寢室的人常說「既然我打掃了洗手間,那麼她就應該將廚房清理一下」;或是鄰居之間「我上周幫他們家照顧了一下午孩子,這次總該他們幫我了吧」。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其原因是——我們都認為我們所付出的已遠遠超過所得到的回報。
實際上,一個真正有智慧、內心充滿平和寧靜的人,每當他為別人提供方便的時候,他往往只想到要去做,而做了之後他就會感到靈魂中的快樂。正如同適當地作一些運動可以使人身心都得到放鬆一樣,你所作的這些愛心行動也可以使你在情感上得到同等程度的愉悅,你感覺上的回報就是你意識到你做了這些「小小的」好事。
如果你感到替別人做了什麼而得不到任何回報,那麼導致你心理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隱藏在你內心的互惠主義,它干擾你內心的平靜,它使你老是在想:「我想要什麼,我需要什麼,我應當去索取什麼。」如果行善事而有所圖,也許好事會變成壞事。有一位美國青年,曾從深井中救出一個小女孩,得到女孩父母的深深感激和眾人的欽佩。不幸的是,從此以後,他無論走到哪裡都希望人們知道他的這一善行。隨著歲月流逝,人們漸漸淡忘了,他卻念念不忘,並越來越無法忍受人們如此對待他這樣一個救人英雄,以致最後不得不選擇了自殺。維吾爾族傳說中最聰明的人阿凡提曾經說過:人家對你做的好事,你要永遠記住;你對人家做的好事,你要立即忘記。這位美國青年若能領會到阿凡提的名言,那麼這個悲劇或許就能避免。
在你的生活中試著真心真意地去幫助別人,而且當這一切完全發自你的意願時,你一定可以體會到幫助他人而不在乎你所幫的人會給你什麼樣的報答將是件很快樂的事情。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你就會感到這一切對於你心靈的回報——一種和平、寧靜、溫暖的感覺。
即使是最成功、最有影響的人物,也一樣有不如別人的地方;同樣即使再平常的人,也有自己的優點或長處。
不論是容貌、財富、能力、經驗,或是嗜好、家庭、朋友、師長,至少你要能找出自己比別人強的四點理由。
找到這四項長處,把它一項項寫下來,大聲念給自己聽。現在你該知道,要從什麼地方去展現你的魅力了吧!
肯定自己、欣賞自己、喜歡自己,這是自我發現、做新人的第一步。
先找到自己的優點,並學會肯定它;看出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並試著欣賞它,這樣在芸芸眾生當中,你突然間又發現了一個可愛的人,那就是你自己。
喜歡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絕大多數人容易喜歡別人、欣賞偶像、肯定大人物,和他們相比較,自己仿佛一無是處。即使是身邊最普通的朋友,有時也讓我們心生羨慕,自嘆不如。
有的人有許多的優點,卻自認是一個不漂亮、沒有魅力、不討人喜歡的人物。其間最大的障礙,就在於他從來不曾真正欣賞過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任何一個有魅力的成功人士,都懂得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喜歡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已經充滿了阻擋我們前進的重重障礙。人們要生存就必須具備披荊斬棘的勇氣,並不停地和所有惡劣的環境搏鬥。
而所有看來具有魅力的人物,莫不是在生活的重重煎熬中,不休不止地與自己鬥爭,與他人抗爭。這樣的對抗已經萬分艱難,在艱難之餘,還能夠流露出自在的魅力,不免使我們好奇,他們的力量來自何處?
答案很簡單,除了別人的認可,自己給予自己的支持最為重要。如果連自己都不支持自己,那麼還有誰會推動你走下去呢?
我們的內心都有等待開發的優點,即使那優點微不足道,但是小樹也有長成大木的一天。一點點的優點,只要能得到充分發揮,說不定正是成為偉大人物的起點。
找出你的優點,認清自己與別人不同的地方。肯定自己的個性、方向及堅持,在困境中仍然不忘欣賞自己,支持自己走下去。
◎悄悄地為他人做點好事
許多人在為他人做好事、行方便的時候,總會順便告訴對方自己對別人也很好,心裡悄悄地企盼著對方對自己有所肯定。
我們要求自己健全人格,希望自己成為某種有思想的人,所以我們加強自身修養,經常做些好事,對別人施以仁愛。這樣做可以提高自我意識,認識到自己善良的品質,並肯定自我價值。
我們為他人做好事的行為本質上是很好的,但是要記住:我們只是為了透過自己善良的行動為他人創造美好生活,而不是為了讓別人知道「我有恩於你」。實際上,你做好事的同時,你善良的本性已經使你感覺愉快──你仁愛的意義即在於此,所以千萬別圖回報。
既然要付出,就單純地付出,不要圖回報,這就是為什麼要提倡「悄悄地為他人做點好事」。別人的感激與表揚並不是你最需要的,你真正得到的有意義的回報是你無私奉獻的熱情──只要你有了這種熱情,你的生活就會更加美好、更加愜意起來。所以,下次你為別人做好事的時候,請不要聲張——你的心情坦然了,你就能體會到奉獻的樂趣。這是一種跟你的生活密切相關的處事方式,它不僅會帶給你快樂,而且做起來也是輕而易舉。
然而在日常的生活中,無論我們是有意或是無意的,我們總是想從別人那裡得到點什麼,尤其是當我們為別人做了點什麼的時候。比方說常常有這樣的情況:住在同一間寢室的人常說「既然我打掃了洗手間,那麼她就應該將廚房清理一下」;或是鄰居之間「我上周幫他們家照顧了一下午孩子,這次總該他們幫我了吧」。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其原因是——我們都認為我們所付出的已遠遠超過所得到的回報。
實際上,一個真正有智慧、內心充滿平和寧靜的人,每當他為別人提供方便的時候,他往往只想到要去做,而做了之後他就會感到靈魂中的快樂。正如同適當地作一些運動可以使人身心都得到放鬆一樣,你所作的這些愛心行動也可以使你在情感上得到同等程度的愉悅,你感覺上的回報就是你意識到你做了這些「小小的」好事。
如果你感到替別人做了什麼而得不到任何回報,那麼導致你心理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隱藏在你內心的互惠主義,它干擾你內心的平靜,它使你老是在想:「我想要什麼,我需要什麼,我應當去索取什麼。」如果行善事而有所圖,也許好事會變成壞事。有一位美國青年,曾從深井中救出一個小女孩,得到女孩父母的深深感激和眾人的欽佩。不幸的是,從此以後,他無論走到哪裡都希望人們知道他的這一善行。隨著歲月流逝,人們漸漸淡忘了,他卻念念不忘,並越來越無法忍受人們如此對待他這樣一個救人英雄,以致最後不得不選擇了自殺。維吾爾族傳說中最聰明的人阿凡提曾經說過:人家對你做的好事,你要永遠記住;你對人家做的好事,你要立即忘記。這位美國青年若能領會到阿凡提的名言,那麼這個悲劇或許就能避免。
在你的生活中試著真心真意地去幫助別人,而且當這一切完全發自你的意願時,你一定可以體會到幫助他人而不在乎你所幫的人會給你什麼樣的報答將是件很快樂的事情。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你就會感到這一切對於你心靈的回報——一種和平、寧靜、溫暖的感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