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記者陳靜宜/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今日顧問/國際食品安全專家黃乃芸】



醬油種類:蔭油、醬油露、醬油膏



蔭油:是由黑豆釀造,味道甘甜、香氣迷人,很多老字號小吃都是用蔭油滷肉。用天然釀造法讓黑豆經過酵母菌醱酵,讓黑豆中的蛋白質游離出來並溶於水中,其原汁就稱為蔭油。



醬油露:每家醬油製造業者對醬油露的定義都不盡相同,很多人看到「露」會覺得比較珍貴,不過醬油露也是醬油的一種,如鰹魚露是醬油再加上鰹魚汁調味,通常有「露」味道都偏甜。



醬油膏:是將醬油加了不同比率的澱粉芶芡,所以會比較濃稠。



 好品質醬油的指標



看懂標示 甲級等級最高



醬油的紙標上會標示如下字眼:


●符合國家標準CNS 423 甲級品


●總氮量1.4g/100ml以上


●胺基態氮0.56g/100ml以上


●無鹽可溶性固形物13%以上



1.含氮量愈高 品質愈好



通常前兩項資料作為選購的指標,甲級品總氮含量每100ml含1.4克(1.4%),乙級品1.1克,丙級品0.8克。為何會以含氮量多寡作為醬油品質差異指標?主要因為醬油原料多為大豆或麥,主成分是蛋白質,而蛋白質的成分是氮,故氮的含量愈高,表示所含蛋白質愈多,品質也相對好。



其中「甲級醬油」代表發酵較完全、且營養成分較高,但不代表甲級的含氮量就只有1.4g/100ml,也可能達到1.5g/100ml,總之含量愈高愈好,但通常價格會更貴。



有些業者避免以乙、丙字眼帶給消費者不好觀感,只標明總氮量1.1g/100ml以上,事實上就是乙級,因此應睜大眼睛看清楚。也有數據相當好的產品,但未標出甲級。



2.無鹽可溶性固形物 關乎醬油品質



無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高低,反映出醬油的內容物品質差異,若無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極低,就有可能是釀造過程不佳或未經釀造生產過程的商品。依CNS 423規定,無鹽可溶性固形物標準如下:



●一般醬油


甲級 13g/100ml


乙級 10g/100ml


丙級 7g/100ml



●黑豆醬油


甲級 12g/100ml


乙級 11g/100ml


丙級 7g/100ml



純釀風味較佳



有「100%純釀造」字眼至少證明是天然醬油,具有較佳的品質及風味;而「純豆釀造」則代表不僅純釀造且為豆釀造(黃豆或黑豆)。另一種純釀造是由豆、麥混合釀造,不適合對麥類過敏者食用。黃豆或黑豆只是原物料不同,沒有優劣之分,嘉義以北以黑豆釀造為主、台南以南則多黃豆釀造。



有沒有防腐劑



標示中出現以下字眼:苯甲酸、去水醋酸、己二烯酸、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對羥基苯甲酸乙酯、對羥基苯甲酸丙酯、對羥基苯甲酸丁酯等名詞,表示含有防腐劑,這些是屬於合法的防腐劑。



不是有防腐劑就代表不好,台灣氣候炎熱潮濕,一般民眾又習慣將醬油放在室溫下,若不添加合法適量防腐劑,容易發黴或生長其他腐敗菌,只是過敏者或患病者就應慎選。若真不想含有防腐劑,可選購鹽度小於12%的醬油,因為依照國家商檢局規定,鹽度12%以下的醬油不得添加防腐劑。



資訊要詳盡



選擇有合格檢驗,且將原料、成分、容量、保存期限、製造廠商地點等訊息標示清楚的產品,至少出現問題時不會投訴無門。



選購醬油時你可以:



1.搖一搖:輕晃瓶身,泡沫細緻者為佳。


2.聞一聞:開瓶後有自然的豆香飄溢為佳;化學醬油會有刺鼻的香氣。


3.看一看:把醬油倒入白色淺碟中,置於陽光下觀察,散發紅褐、棕褐色光澤感的品質較好。



為何強調釀造180天?



一般市售的純釀造醬油至少經過4個月(120天)的發酵期可得。夏天約4個月,即120天,所需時間較短;冬天約六個月,即180天,所需時間較長,這與氣候有明顯關係。


如位於溫帶的日本有雪季,甚至要一、兩年以上發酵期。



另需注意:



薄鹽醬油 也不能吃太多



另有標榜健康的有機醬油、薄鹽醬油,一般醬油鹽度在13~15%之間,薄鹽醬油則在12%以下,適合年長或患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者食用,不過別因為薄鹽就安心多用,烹調時仍要注意用量。薄鹽醬油依規不含防腐劑,也最好放在冰箱裡保存。



化學醬油 高溫易生致癌物



在釀造法上特別要注意的是「化學醬油」,或稱為「胺基酸醬油」,這種醬油通常以脫脂黃豆粉為原料,加上鹽酸分解,再以蘇打粉中和而成,製作過程只需要三至七天,這種醬油因為味道酸苦、氣味嗆鼻,因此就要添加人工甘味等化學調味料,這種醬油通常價格低廉,重點是在高溫下會產生致癌物質「單氯丙二醇」。這類醬油並不會在紙標上標明自己是化學醬油,保險起見,標示「純釀造」至少不會是化學醬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